模具零件加工是 “技術 + 經驗” 的結合,需根據零件功能選擇合適的材料、工藝和設備,同時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每一個零件符合設計要求。
?
模具零件加工需根據材料狀態(tài)(退火態(tài)、淬火態(tài))和結構復雜度選擇工藝路線,典型流程如下:
1. 毛坯準備
材料選擇:根據模具類型(冷作、熱作、塑料模)選料,如冷作模具用 Cr12MoV(高硬度),塑料模用 718H(拋光性好);
毛坯成型:通過鍛造(消除內部缺陷,提升力學性能)、軋制或鑄造獲得毛坯,鍛造后需退火(降低硬度,便于加工)。
2. 粗加工
目的:去除大部分余量,接近零件形狀,減少后續(xù)精加工工作量;
常用設備:普通車床、銑床、刨床、鋸床;
加工內容:銑平面、車外圓、鉆通孔、粗鏜孔等,留 2~5mm 精加工余量。
3. 半精加工
目的:進一步提高尺寸精度,為精加工做準備;
常用設備:數控銑床(CNC)、數控車床(CNC Lathe);
加工內容:銑輪廓、精鏜孔、攻螺紋(非最終尺寸),留 0.1~0.5mm 精加工余量。
4. 熱處理
作用:提高零件硬度和耐磨性(如冷作模具淬火 + 回火至 58~62HRC),或消除應力(如時效處理);
注意事項:熱處理后零件可能產生變形,需預留 0.05~0.2mm 的磨削余量。
5. 精加工
核心工序,決定零件最終精度,常用工藝包括:
磨削加工:平面磨(平面度≤0.002mm)、外圓磨(圓度≤0.001mm)、內圓磨(孔徑公差 IT5 級),用于淬火后高硬度零件;
電火花加工(EDM):利用電極放電腐蝕材料,加工復雜型腔、異形孔(如塑料模的深腔、窄縫),精度可達 ±0.002mm,表面粗糙度 Ra0.8~1.6μm;
線切割加工(WEDM):通過金屬絲放電切割,適合加工凸模刃口、窄縫、復雜輪廓,精度 ±0.003mm,表面粗糙度 Ra1.6~3.2μm;
數控銑(高速加工):用高速主軸(15000~40000rpm)加工淬硬鋼(≤50HRC),表面粗糙度 Ra0.4~0.8μm,適合復雜曲面;
珩磨 / 研磨:進一步提升表面光潔度(如模具型腔鏡面加工,Ra≤0.02μm),消除磨削痕跡。
6. 表面處理
根據需求選擇:
鍍鉻(厚度 0.01~0.03mm,提升耐磨性和表面硬度);
氮化(滲氮層 0.1~0.3mm,提高表面硬度至 65HRC 以上,適合熱作模具);
拋光(機械拋光或電解拋光,達到鏡面效果,防止產品粘模)。
7. 裝配前檢測
用三坐標測量機(精度 ±0.001mm)檢測尺寸和形位公差;
用粗糙度儀檢測表面質量;
用硬度計驗證熱處理效果;
配合零件需進行試配(如導柱與導套的滑動順暢性)。